11月6日,同煤集团同忻矿制氮车间。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陈翠英忙碌地穿梭于压风机、增压机、制氮机之间,监护着每一处作业点,细致地抄写数据。
2年前,陈翠英从同煤集团同家梁矿机关科室转岗来到同忻矿制氮车间这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人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没有关井这件事,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陈翠英说。
从科室到车间,从阵痛到成熟,陈翠英的经历其实就是同家梁矿的转型缩影。
关闭矿井不是关闭出路
2016年,开采了78年的同家梁矿永久性关闭,成为山西省有准备、有基础、第一个关停的矿井。
这是一个有光荣历史的矿井,1938年凿井,1949年恢复生产,经过78年的开采,累计生产煤炭1.27亿吨;这里诞生过全国首个年产量破百万吨的综采一队、创全国手工掘巷最高纪录的马连掘进小组,涌现出马六孩、连万禄、李满仓等先进模范。
“关闭矿井不是关闭思想,更不是关闭企业和职工的出路。”同家梁矿各级党组织通过形势任务宣讲和给职工做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该矿工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引导职工应对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开展了以“建功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为主题的“同煤力量杯”劳动竞赛系列活动,鼓励大家“再出发”。
在同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该矿组建成立同家梁矿业公司,由一个依赖煤炭的生产企业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抓手的服务型企业。
同时,该矿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转岗、就地消化等渠道对职工进行妥善安置,主要为同煤集团下属的同忻矿、塔山矿等单位提供采、掘、运、搬家准备、地面辅助等服务。
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同家梁矿虽然资源枯竭,但长期以来积淀的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优势并没有丢失。该矿利用其优势组建了36支专业化劳务输出队伍,填补了兄弟煤矿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空缺。
此外,同家梁矿还取得了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制造方面的26个一级安全资质及矿山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
据了解,转型后的同家梁矿专业劳务输出队组年出煤量由14万吨提高到超过400万吨,提升将近30倍;巷道总掘进量由3000多米提高到超过1万米,提升2倍多;皮带运量由4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提升超过100倍。由于干得出色,转岗的队伍和职工“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实现了与服务合作企业的共赢。
同忻矿污水处理厂深度水处理队副队长李波涛说:“我们已经来同忻矿污水处理厂工作2年多了,实验室破碎机,在这里,不仅工作稳定、收入有所提高,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11月5日,在同家梁矿教学实训基地,一群来自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的学生围着煤矿立井提升机,认真地听着讲解。
利用设备和厂房资源,同家梁矿与大同大学合作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矿区文化教育基地,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据了解,同家梁矿通过校企联合,研发环保型水基清洗剂和煤岩层加固剂等项目,形成创新驱动、多元支撑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2017年10月,同家梁矿环保型系列产品研发实验室成立,组成人员全部为大学生和资深技术人才。这一实验室的成立,为该矿环保型系列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初,实验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项产品——同家梁矿环保型水基清洗剂。
“将工件放入水基清洗剂中,只需10分钟至50分钟,油污就能彻底分解,既省时省力又绿色环保。”水基清洗剂的研发人员说。据悉,这款环保型水基清洗剂产品已经投产,相关专利正在申请中,已累计获得100多吨产品订单,价值300万元。
水基清洗剂的成功研发为同家梁矿的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给实验研发团队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该矿的第二个转型创新项目“煤岩层加固剂”已完成科研攻关,产品凝固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提高了。”在今年10月下旬结束的同煤集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同家梁矿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参展。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