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湖集中心站调度室车站值班员郑传江,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先后9次获得淮北矿业集团“技术状元”称号,用31年的坚守诠释了“工匠精神”。
专心 干一行爱一行
有工友问郑传江:“从一名初级技工到车站值班员领域的工匠,有什么感悟?”郑传江说:“只要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人生一定会出彩。”
出彩的人生需要拼搏。郑传江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一次次急、难、重的任务中不断锤炼技能。1990年9月,郑传江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为铁运处车务段的第一批技术工人。
上班一个月后,郑传江意识到书本上所学的行车知识与实际生产需求有差别。在组织运输生产时,他照搬书本上的方法,编制的调车作业计划比别人多了几钩,偶尔还会出现错编漏编。
郑传江不服输。为了能在行车组织方面取得突破,他一头扎进车间开始钻研。中午大家休息时,他琢磨如何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质量;下班后,他蹲在车间练习。
凭着这股钻研劲儿,郑传江很快掌握了行车组织操作技能,接发列车、编制计划、应急处置样样精通,他还考取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入职8年后,郑传江第一次参加淮北矿业集团(当时为淮北矿务局)“状元杯”技术比武大赛,他获得车站值班员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该处最年轻的技术能手,并在随后4年里蝉联桂冠。
郑传江的人生开启了“开挂模式”。2008年、2009年,他两次夺得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联合会杯车站值班员技术比武第一名;2013年,他被授予淮北矿业集团“首席名师”称号;2019年,他被授予“淮北矿业工匠”称号。
恒心 安全的守护者
湖集中心站是淮北矿区铁路运输的咽喉枢纽。调度室是整个车站的“大脑”,值班员发出的指令,影响整个车站的运转。每天,该站接发车80余列,日均运量达7万多吨。
身为车站值班员,从接班到交班的6个小时里,郑传江需要思考进路的排列、股道的运用,发出指令。
干好分内工作的同时,郑传江还得“眼观八方”:关注信号员的操作、联控助理值班员和火车司机的执行以及调车组作业进展情况,以确保整个站场运转安全有序。
随着运输任务不断加重、运输格局更复杂多变,加之平面灯显设备、TDCS综合信息系统、铁路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技术作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运输生产实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运输效率。发现这一问题后,爱钻研、爱琢磨的郑传江开启了个人第一次技术革新尝试。
历经2个多月不间断的摸索,郑传江熟读专业书籍,紧密联系现场实际,参与修改了经过分路不良区段、摘管、处理故障等调车用语及联控办法,大大提高了行车组织效率,填补了车站技术管理的空白。这件事以后,很多同事对郑传江赞许有加。
这次技术革新的成功让郑传江尝到了甜头,也激发了他继续发明创新的劲头。为了优化运输组织,理清作业关系,疏解作业的压力,他积极向车站领导建言献策,参与了《优化车站运输组织方案》《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煤焦线取送车作业办法》等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经过梳理,使得原先存在的作业干扰、分工配合不科学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大提高了车辆周转率。
为减少焦化三期、二次站改及814桥涵施工影响,郑传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运输组织和车辆技术作业时间写实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
初心 忠于自我和工作
“我不是什么工匠,我就是比别人做得多一点罢了。”提起“工匠”这个称号,郑传江笑着摆摆手。在他看来,工匠是专门做好一份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自己和别人没区别,就是比别人多做了一些而已。
有人问郑传江,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是谁。他脱口而出:“感谢教过我的每一名师傅,感谢企业搭建的好平台。”
郑传江说自己讲的不是虚话,他说:“如果当年不是进了铁运处,如果没有车站领导的支持与培养,我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郑传江从初级技工晋升为高级技师,从只从事单一工种成长为多面手,源于他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工以才成,业由才广。郑传江深知,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又一批的匠人共同的耕耘、探索、创新、奉献。
为帮助新职工提升技能,化验室破碎机,郑传江将复杂的作业流程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步骤,根据职工个人特点一对一帮教,为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培养技能骨干16名,其中2人获得淮北矿业集团“技术状元”称号,1人被评为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能工巧匠”。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