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14时,淮北烈日高悬室外温度达到37摄氏度,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湖集中心站钢轨闪着白光,热浪翻滚。线路上的道碴、轨面、车厢体被毒辣的阳光烤得滚烫。
湖集中心站为“一站五场”模式,下辖8个班组,主要担负着淮北矿业集团十六个矿及中利电厂、选煤厂、焦化公司的煤炭、大宗物资和甲醇铁路运输任务,是南部矿区铁路运输主要的咽喉枢纽,日均办理接法列车65列,完成调车作业车辆261钩,编解车辆2000多辆。
调车长刘安民和连接员刘号正是湖集中心站Ⅰ场调车组,负责临涣焦化公司焦炭、外购精煤对位编组及进矿物资运输等任务。整个上午,他们马不停蹄地完成4批调车作业,中午12时才吃上午饭,不等缓过乏来,化验室破碎机,又要开始新一轮作业。
刘安民组织连接员佩戴灯显设备,扎裤脚,带上厚手套,并逐个检查着装。“调车组着装必须标准,千万不能图凉快。裤角要扎紧,上身长袖作业服的袖口要扣严实了,这样上下车才安全。”刘安民再次叮嘱刘号。
检查停留车辆、摘接风管、爬乘车梯、领车连挂……高温炙烤下,钢轨、铁制车辆往外散发着热浪,滚烫滚烫,温度在50℃以上。笔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机车缓缓地移动、停下,只见刘安民快步爬上机车,与司机核对复诵调车作业计划,实验调车平面灯显正常。随后,他走到两节车连接处,弯腰钻入两车连接处用戴着厚厚棉纱手套的双手关闭前后车辆的折角塞门,摘去车辆连接风管,再用力拉动滚烫的提钩。此时,豆大的汗珠从他脑门上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道碴上;手臂上汗珠顺着衣袖不断地滚落到手掌、手指,瞬时浸湿了手套……刘安民双手紧紧抓住车辆上铁梯,双脚蹬上铁梯,跟随列车缓缓地移动前行。烈日照射到他已经晒黑、布满汗珠的脸上,汗水打湿了他的眉毛,朦胧了他的双眼,他抬起手臂擦去汗水。
车辆运行至布置好的6道线路停下,刘安民又从车辆的铁梯下来,引导司机连接车辆,走到两车连接处打开前后车辆的折角塞门,连接上车辆风管,再移到车钩处,拉动提钩,使两车连接。
14:58,当所有工作任务完成时,刘安民犹如落入河中的水人,头发、衣裤、手套、脸庞全身被汗水浸湿……刘安民大口地喝着茶水,向笔者说道:“现在正值大暑,调车组身上都起痱子,不仅是日头晒得厉害,还有雨天作业穿雨衣捂得。干完一批活,身上都是大汗淋漓,衣服总是湿的,一天下来全是盐渍。”
据介绍,Ⅰ场共有8股道,职工进行作业需要在轨道上来回行走,平均每人一天要走五六公里,脚上的劳保鞋三四个月就因磨损要换新的,一年要换好几双劳保鞋。
调车班组的职工全部在户外作业,而且是24小时。“只要有车来,就要干活。”刘安民说,按一批调车作业时间40分钟计算,他们每天上下车80余次,下蹲起立170余次,口呼手比900余次。
“下午第二批作业是2道3473次进行试风作业,哥几个得抓点紧。”调车平面灯显设备里传来了调车区长张磊的作业计划通知。刘安民打印调车作业通知单,组织连接员开始下一批调车作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