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气温降了那么多,家里温度却升了,真是太暖心了!”邯郸市一名居民看着家里“飘红”的温度计,脸庞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2020年12月末,最强寒潮来袭,全国紧急进入“速冻”模式,河北省、辽宁省等区域室外最低气温跌破零下10摄氏度,内蒙古中西部降温幅度达14摄氏度,而市民家里的最高温度却已达到27摄氏度。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区域,近百万用户冬季供热保障任务,面对寒流,发出供暖“升温令”,让滚滚暖流注入千家万户,确保人民温暖度冬。
设备稳定 动态供热
在寒冷的冬季,供暖工作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也是落实“六保”任务中的一件民生大事。国电电力始终坚持以民之所需为工作标准,统筹布局供热工作,全力以赴保供热暖民心。
入冬以来,国电电力在总结以往供热经验基础上,启动供热“零报告、日调度”模式,每日定点召开冬季供热保障日调度视频会,实时掌握燃煤库存情况,协调解决供热难题,实施垂直化管理,确保优质供热。
然而,随着“供热工龄”不断增长,该公司部分企业承担供热责任已超过30年,管道老化、设备稳定性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一直阻碍着系统的安全运行,也给供热稳定带来巨大难题。
为确保供热民生答卷保持“满分”,国电电力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设备治理强度。每次供暖季结束后,全面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对厂内供热抽汽管道设备、供热阀门、供热首站系统等实施全方位检修维护,彻底消除影响供热的隐患问题。
供热期间,该公司合理安排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做到方式安全、灵活,降低设备损耗,并加强供热保障、备品备件等物资储备,做好极端天气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低温雨雪天气应对能力。
在保障设备安全稳定的同时,国电电力利用天气预警系统实时查询供热企业所在地气象实况,以居民对低温天气实际用热需求为准则,实施供暖动态管理,做到民思我想,民求我应。
疫情时期,居民只能居家隔离,国电电力延长供热期限,有力保障了战“疫”期间群众居家的温暖舒适。2020年,第一场雪还未到来,该公司多家企业提前开栓供热送温暖。面对多次寒流“袭击”,提前调整运行方式,提高机组供热出力,在愈加寒冷的天气里,确保供热质量不“降级”。
绿色在线 清洁供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示,国电电力坚持践行“两山”理论,始终以绿色环保为己任,不断推进机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同行,绿色共融。该公司以建设“六型”绿色燃煤电站为目标,持续巩固烟气治理成效,大力实施废水零排放改造和扬尘治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存量火电机组实施综合提效、节能环保、灵活性、智慧化等多维度升级改造,让每一度供暖更环保,让每一份热量更清洁。
大同公司负责大同市超过60%面积的供热任务,先后投资2.6亿元,开展余热集中供热技术和机组低位能供热改造,供热面积扩大至380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746吨。
同样承担邯郸市供热面积超过60%的邯郸公司,两年投资2500万元实施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和6台热网加热器的增容改造,供热能力增加到250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煤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3.6吨,实现低碳绿色供暖。
作为鄂尔多斯市集中供热事业的骨干企业,东胜公司针对供热末端居民取暖温度偏低问题,对6座换热站内设备实施增容升级和管网优化技术改造,降低系统阻力和电耗、水耗,有效扩大供热面积50%以上,线路末端供热温度提升6摄氏度,对抗寒流,从根源上满足居民取暖需求。
国电电力结合环保形势、政策变化,滚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规划和防治污染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一手抓管理提效、一手抓技术升级,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改造项目,实现绿色发电、环保供热。
科技助力 优质供热
2020年12月10日,一台机器人正在管道里小心翼翼行走,1米长的机械臂动作灵活稳定,在管道壁上四处探测,反馈到监视屏的管壁厚度精度误差约1%,为供暖热网管道检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这是国电电力研发的管道机器人首次接受验收检查。管道机器人彻底解决供热主网管路管径过小无法对管道内部检查的难题,提高管网运行可靠性,同时大幅度减少开挖工程量,降低检修成本。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