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清洁,房屋窗明几净,菜园生机勃勃……日前,中煤集团董事长李延江赶赴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达康村,看望奋战在扶贫一线的中煤“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员,慰问老党员等“四老人员”和贫困户。
2014年以来,中煤“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以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为使命,扎实做好援疆和定点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工作队帮扶的4个定点村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30.8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77户、1540人中,已完成364户、1260人脱贫,实验室破碎机,脱贫率82%,剩余113户、280人将于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引进来走出去找准扶贫关键
新疆的天,黑得晚。在达康村中煤“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晚上11点,几个孩子还在院子里玩耍。“这么晚还不回家睡觉?”“等爸爸妈妈下课一起回。”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们的父母正在旁边的教室上课。
“对维吾尔族同胞来说,想要出去工作脱贫致富,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中煤新疆分公司驻达康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李学法说,他们把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作为扶贫关键,开办夜校,让村民学语言、学技术,帮助其实现就业。
达康村原名托万克艾来木库都克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29户、2032人,其中98%是维吾尔族,2%是东乡族。
2014年以来,中煤新疆分公司连续选派六批“访惠聚”工作队共48人次,赴达康村开展驻村工作。第六批现有队员10人,其中李学法、曹雪海已连续驻村4年,李德成已连续驻村3年。
工作队进驻时,达康村村民95%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作物种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86人,贫困人口平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的扶贫模式。
“维吾尔族同胞很热情,来了客人就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端出来,但过日子比较随性,常常有一块花两块。”李学法说,工作队先从改变观念入手,激发村民脱贫致富愿望。他们向贫困群众免费发放羊、鸽子等,发展庭院经济,协助村民开办美发店、米粉店等进行创业。
同时,工作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一方面,他们每年聘请农业科技专家为村民传授养殖、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多方协调,帮助村民到附近的棉业公司及林果公司工作,人均年增收6000元。
“三不通”村庄今年全部脱贫
5年来,中煤集团在达康村累计投入、协调资金1100多万元,完成了道路修缮、自来水入户、技能培训等58项扶贫项目。目前,达康村已有53户贫困户223人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达78%。
除了达康村外,另外3个村的扶贫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在南疆和田县,有喀让古塔格村和尼萨村2个边境贫困村。
喀让古塔格村位于和田县最南端昆仑山的半山腰上,距喀什塔什乡40公里。全村共347户、1047人,其中贫困人口259户、781人,贫困率达75%,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尼萨村位于和田县南部,全村有207户、620人,贫困率73%,同样曾是“三不通”村庄。
“不到现场看,很难想象我们的工作队员是多么不容易。”中煤新疆分公司党委书记赵立正感慨地说。
2017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确定中煤新疆分公司定点扶贫上述2个村。进驻以来,工作队稳步推进养殖合作社、通水通电等项目的建设。2018年,喀让古塔格村有189户、626人脱贫,脱贫率80%;尼萨村有116户、388人脱贫,脱贫率86%。
博尔博松村位于北疆伊犁州尼勒克县苏布台乡,村民全部为哈萨克族,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2011年,该村6户贫困户被确定为中煤新疆分公司帮扶对象,6户23人已于2016年脱贫。该分公司又在该村实施了菌菇大棚种植等项目,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以前遇到雨天房子就漏雨,能有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现在不仅住得好,还开上了轿车。”在达康村老党员依明家,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千,反复念叨“还是党和政府政策好”。
相关链接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2014年以来,中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定点扶贫河北省蔚县、涿鹿县赵家蓬区以及贵州省印江县,近年来向3个定点扶贫县派出14名挂职扶贫干部,投入帮扶资金2200万元;累计投入援疆帮扶资金1810万元,先后向南疆地区派出多名驻村干部。2018年,中煤集团共投入扶贫资金2698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扫一扫